我們部落的傳統音樂興起與傳承
從1966年(民國55) 呂炳川教授深入臺灣山區蒐集、調查原住民音樂,對民歌採集與田野工作開始,先後有許常惠教授(1978年)、吳榮順教授(1987年)做了全面性的普查(應該是說大範圍的區域調查),對明德部落而言在布農族遷徙到現址後祭儀活動的不再續,根據訪談金o献長老敘述,1967(民國56)年新開教會(信義教會前身)婦女團契要到東部訪問,男的耆老們說除了唱布農聖詩之外是不是帶點特別的聲音去,就是帶去它們兒時記憶中而復育回來的pasibutbut,帶到東部去,還特別強調他們指東部沒有聽過(轉述受訪者紀錄)。在訪問伍oo牧師時也說,pasibutbut是郡社先唱的,我的爸爸〈伍o財先生時任教會幹部〉跟金o利(時任村長),集合部落的老人練習,因為郡社人不夠所以也找巒社的老人來唱。學者的田調是與教會的訪問是否復興pasibutbut的觸媒劑。爾後陸陸續續有許多民族音樂學者來部落採風,進而也連結到文藝團體或基金會透過地方意見領袖或在地文化工作者為窗口邀請部落耆老到國內外演出,例如1998年由前總統李登輝夫人曾文惠則以「總統特別代表」訪梵,慶賀教宗當選20週年(率原住民團體演出原住民樂舞),;民國80年10月18日國家音樂廳 建國八十禮讚:台灣布農族樂舞篇;日本東京;台北藝術大學等等。
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文化協會成立於1999(民國88)年11月13日,成立的原因之一,是耆老們認為多次到國內外演出,應該要成立一個正式的團體,來推廣保存布農族的傳統音樂,但在訪談耆老的過程中,也透露成原因之一的秘密,也請讀者在後續的文章中尋找答案。
有幸的是透過過去民族音樂學者的紀錄,我們得以聽到先人1967.1988.1994的的錄音版本 它們從年輕到華髮。加上期間不中斷的傳承給後輩讓我們一直保有 Naifubo (Lileh)明德部落 Pasibutbut 1962-2021年不變的聲音。
|